提起鸟鸣涧的诗意解释大家在熟悉不过了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,那你知道鸟鸣涧的诗意解释吗?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鸟鸣涧的诗意解释
《春鸟鸣涧》
春花撩情鸟鸣涧,
(相关资料图)
众鸟放歌试和弦。
歌吟婉啭迎盛世,
醉爱人间三月天。
2021.3.11
文/书卷诗意时光原创
图/源自网络
1、鸟鸣涧的诗意
这首写春山之静。“静”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。为什么呢是由于“人闲”,也就是人静。人静缘于心静,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。花落,月出,鸟鸣,这些“动”景,衬托出春涧的幽静。鸟鸣涧,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。涧,是山涧,夹在两山间的流水。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。诗的大意说: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,桂花自开自落,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。夜静更深的时候,景色繁多的春山,也好似空无所有。月亮刚出,亮光一显露,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,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。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。花落,月出,鸟鸣,都是动的,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,收到“鸟鸣山更幽”的艺术效果。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,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。
2、原文:《鸟鸣涧》唐·王维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3、译文:春天寂静无声,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。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。月亮出来了,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。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。
鸟鸣涧的诗意
作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,王维的一生,可谓幸福。从小聪慧过人,得父母宠爱。年少博学多才,得权贵青睐。青年顺利出仕,得名扬天下。中年修禅悟理,半隐辋川。晚年虽逢战乱,却有惊无险。最后,还升职官至尚书右丞。他几乎未曾遭遇颠沛流离之苦,所以乐住山林,志求寂静。闲情逸致的生活,使他的诗情画意,如潺潺春水般绵延不绝。且看下面这首《鸟鸣涧》。
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昨天刚读清照赏桂妙文,今天又品王维写桂好诗。可见,淡雅黄蕊,桂香馥郁,如此讨喜。诗人于盛唐时期,游历江南,于若耶溪(位于今浙江绍兴)会友人皇甫岳。这首诗,是在皇甫岳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《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》的第一首。
诗人闲庭信步,漫游若耶,万籁寂静,触景生情。只见春夜寂静空荡的山谷中,四处无人。隐隐约约中,只听到桂花飘落的声音。月亮悄悄的爬上了树梢,却惊醒了树枝上的鸟儿,它们不时地在山涧里发出阵阵清脆的鸣叫声。
第一句,重在“闲”字。说明此时诗人已远离人事纷扰,内心闲静安宁。落花或飘于发梢,或洒于衣襟,或扬于尘土。此有形之“落”,配以无形之芬芳,籍由此“闲”,才能让诗人感知细微,听到“花落”的微妙声响。
第二句,突出一个“静”。春夜的深林中,万物都陶醉在静谧的夜色里,祥和安定。山谷幽深,空无一人,更添空寂。此时,诗人平和的心境,和春山的寂静,浑然一体,相互契合。
三四句,着重看“惊”。当皎洁的月光,渐渐笼罩夜幕下的山谷时,竟然惊动了树枝上的鸟儿。因为它已习惯了这夜的静默,仿佛这明亮的月色,给了它新鲜和刺激。
山水写意画,鸟鸣山更幽。全诗紧扣一个“静”字,以花落、月出、鸟鸣的自然景观,来突出月夜春山的幽静,同时感知盛唐社会和平祥和的气氛,实在是以动衬静的艺术典范。这种反衬的手法,亦可洞悉诗人心中的禅心与禅趣。
“诗佛”王维,他的山水田园诗清新淡远,超尘脱俗。这与他的自我选择是分不开的。不惑之前,他是满腔热血的青年才俊。不惑之后,他半官半隐,寄情山水。虽担官职,却远离是非。参禅悟理,修身学道。所以,他在诗坛树立了“诗中有禅”的意境。
我是@静游生活,生活不止酱醋茶,还有诗与远方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,欢迎关注、点赞、评论和转发,谢谢您的支持。
最新投票
关键词: 鸟鸣涧的诗意
上一篇:环球快资讯丨乳头肿痛是怎么回事啊_乳头肿痛是怎么回事
下一篇:今头条!收到一枚礼物
X 关闭
X 关闭